美国这回是真的急了。中国接连出招,先是从“材料”下手,接着用“技术”给美国卡脖子,最后干脆动了“制度”这把刀。美国嘴上骂中国“对抗世界”,私底下却在忙着找澳大利亚做帮手,想借它的力量来应对中国的举措。这是资源的争夺,还是规则的较量?一场关于稀土的博弈,就此拉开帷幕。
2023年7月3日,中国商务部首先出招,宣布对镓、锗有关产品实施出口许可制度,从8月1日起正式执行。镓和锗并不是普通的材料,它们的产量和重要性,全球可不是谁都能比的。中国的镓产量占全球94%,锗占60%到80%。这些元素是芯片、雷达、导弹等高端科学技术产品的必需材料。美国企业立刻慌了神,因为他们的原材料大多来自中国。出口管制一实施,原料供应不稳定,生产链条需要重组,采购成本立刻飙升。到了2024年8月,镓价格暴涨53.4%,锗的价格更是翻了一番。美国企业这才意识到,所谓的“技术自主”根本离不开中国的矿产资源。
但中国的行动还没结束。2023年12月21日,中国再次出招,宣布禁止稀土提取和分离技术的出口。换句话说,不仅不让你买材料,还不教你如何加工。这一手,让美国的技术合作彻底断了线。
稀土不仅在产量上占全球63%,中国的加工能力更是占到了85%以上。美国的国防、半导体和高科技产业,几乎从磁性材料到激光设备等领域都受到影响。
中国不仅封堵了材料供应,还封死了技术出口。美国因此开始动用财政部和军方的力量,想搞所谓的“本土供应链”。2019年12月,美国军方就开始投入资金,计划支持国内建设稀土加工厂。这是自二战曼哈顿计划以来,美军首次对商业稀土生产进行金融投资。投入的金额也不小,路透社报道称,美军愿意承担整个项目成本的三分之二。但问题来了:有矿可加工,但技术、专利和熟练工人都缺乏。美国想自给自足,短期内根本不可能实现。
到2025年6月,形势依旧没有太大改善。心智观察所指出,美国的“稀土独立”不过是个空想,犹如逆风长跑。加州的Mountain Pass矿山是美国唯一的稀土矿,依靠MP Materials在运营,虽然美国国防部已经签订了协议,提供了4亿美元优先股和10亿美元贷款,但矿山的产量、技术和环保问题始终没解决。想要复兴稀土产业,光靠钱是不够的。
与此同时,中国的动作还在继续。2025年4月4日,商务部再次出手,对七种中重稀土金属实施出口限制。这些稀土金属可不是普通材料,而是直接应用于高端武器、航空电子和芯片等领域。美国分析指出,许多企业的稀土金属库存最多只能维持40到60天。如果供货中断,生产线将面临停工的风险。美国这时才意识到,依靠嘴巴喊不来材料,依靠军费也无法补充生产链条,稀土不仅影响高科技产业,甚至必然的联系到他们的全球话语权。
首先是限制材料出口,其次是断掉技术传授,最后中国动了“制度”这把刀。2025年10月9日,商务部发布了两项重磅公告:对境外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,并且对有关技术进行管控。中国采取的这种管制措施,根本不是临时的权宜之计,而是有法律和制度支撑的。中国在《出口管制法》和《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》的框架下,明确规定了“域外管辖”条款。这些管控措施的核心是“规范”。中国并不是完全不卖,而是对买家、用途和技术出口流程做了严格规定。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清晰可查,谁买、怎么用、用到哪里,都要记录在案。
专家表示,这一系列措施背后的原因很简单:稀土是现代军工的“生死线”。导弹、战机、雷达等高端军事装备的核心材料不能离开稀土元素。而中国自2024年10月1日就实施了《稀土管理条例》,并且在2025年6月启动了稀土磁体追踪系统,要求所有相关企业一定申报交易流向和客户。中国已经不单单是“卖材料”的出口国,而是升级为“制度主导国”。
以往,美国可以绕过中国,从其他几个国家采购稀土矿,但现在,连稀土的提炼技术、分离标准、关键设备都无法绕过中国。中国从“挖矿”管到“谁在用”,从卖资源到制定全球规则。这不仅仅是断货,而是在全世界内明确划定了边界。
这种边界的划定立刻产生了显著影响。到2025年9月,中国的稀土出口量降至4000.3吨,环比下降30.9%,连续三个月下滑,创下当年2月以来的最低点。这让美国急了,供应链公司开始囤货、提高价格,甚至临时转产。金融市场也开始波动。
但对中国来说,这是战略再平衡的一部分。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直接表示:“这是国际通行做法,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贡献。”这一次,中国的行动不再仅仅基于市场逻辑,而是将国家安全作为底线。与过去的“出口配额”制度不同,这次的管制是全流程规范——不合规的,不卖;用途不明的,不卖;有可控风险的,才放行。
美国感到焦虑,开始做反击。2025年10月16日,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站出来指责中国,称中国是在“对抗世界”,并呼吁盟友联合反击。为了应对中国的管控,七国集团(G7)在10月15日举行会议,讨论如何“协调一致”应对中国的稀土管制。虽然他们公开表态,但心里并不有底。德国财长、加拿大部长、英国发言人等都表示支持,但也暴露出一个问题:西方国家虽然想联手应对中国,但在策略上缺乏统一性,目标模糊,底气不足。
而贝森特的说法则更为直白,明确说要联合澳大利亚、加拿大、印度和亚洲的“民主国家”发起“全面集体回应”。第二天,澳大利亚国库部长查默斯立刻站出来表示,澳大利亚愿意成为“可靠替代”,甚至毫不避讳地表明了自己是美国的“狗腿子”。这足以看出美国急于应对中国的行动。
但中国并没有退缩。10月17日,中方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冷静回应:“坚决反对‘泛安全化’趋势,我们不参加政治表演,中国的出口政策基于法律,不接受无端抹黑。”与此同时,美媒《》也指出,中国的稀土管控将对半导体、人工智能、智能手机、汽车和国防等多个行业产生深远影响。就连美国自己的贸易代表格里尔也承认,这项管制将带来“深远的影响”。
最终,大家明白了,真正让美国害怕的,不是中国不卖稀土,而是中国有权说“不”。无论美国如何联合澳大利亚,还是召集G7成员,绕不开中国所定的规则。这场围绕稀土的斗争,已经从资源的争夺转变成了制度和规则的较量,而中国在这一过程中,没有退一步的理由。
Views: